在慶祝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4年11月26日)
駱惠寧
同志們、朋友們:
今年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回顧我省政協走過的光輝歷程,展望未來,推動在新起點上開創全省政協事業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9月21日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工作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綱領性文獻,對于進一步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9月21日重要講話,必須深刻把握人民政協工作的寶貴經驗和重要原則。充分認識人民政協是適合我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將這一制度堅持、完善和發展好。必須深刻把握人民政協的重要任務和工作要求。牢記使命擔當,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夯實共同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必須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方向。積極發揮人民政協的重要渠道作用,著力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有效激發社會主義民主的強大正能量。
同志們、朋友們!
1955年5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海省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寧召開,標志著青海全省范圍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正式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協事業從此揭開了歷史篇章。幾十年來,各級政協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同各級黨委政府風雨同舟、和衷共濟,與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為青海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突出表現在:一是堅持增進團結、凝聚共識。引導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政協委員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及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團結面不斷擴大、合作度更加密切,促進了各民族、各界別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前行。二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促進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加強生態保護、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優勢產業、打造特色文化、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等方面,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三是堅持反對分裂、維護穩定。充分運用政協自身特點和優勢,注重發揮民族宗教界人士作用,積極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四個認同”,在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宗教和睦。四是堅持以人為本、情系民生。通過多種方式和平臺,拓寬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特別是利用政協的資源優勢,積極向上爭取,推動了一些重大民生政策的落實和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有效解決。
回顧歷史,在半個多世紀的奮斗歷程中,一屆又一屆青海政協人為青海發展、為政協事業,付出了智慧和辛勞。他們創造的業績、積累的經驗、形成的傳統,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推進人民政協繼續前進的堅實基礎。在此,我代表中共青海省委,向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委員、政協工作者,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向為青海政協事業做出貢獻的歷屆政協領導、政協委員及相關組織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同志們、朋友們!
實踐證明,人民政協這一中國特色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偉大創造,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程,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在青海長期堅持和發展好。前不久,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作出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啟了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我省《關于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對加快法治青海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標志性意義。人民政協的命運始終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相連。我們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引領,立足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加強法治、全面建設小康的實際,把政協工作放到全省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來審視和謀劃,實現政協事業與時俱進。
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功開辟的一條發展民主政治的新路,其基本內涵就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做好新形勢下政協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堅定理想的主心骨,緊緊圍繞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履行職能、開展工作。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成員不斷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和政治認同,堅決抵制十四世達賴集團宣揚的所謂“中間道路”、“高度自治”等政治圖謀。要繼續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為推動我省各項事業發展減少阻力、增添助力、形成合力。
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協商制度,是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重要作用,確保黨委政府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協商民主就開展到哪里。要堅持協商原則,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保證人民參與、接受人民監督,努力達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識。要把握協商重點,突出人民主體地位,凡涉及全省人民利益的事情,應在全省范圍內廣泛商量,涉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要規范協商內容,重大發展規劃、重大改革任務、重大人事安排、重大項目建設,以及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及其調整,都要成為協商民主的重要內容,在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廣泛協商。要完善協商機制,省政協要根據省委年度重點工作和社情民意熱點,研究確定協商議題,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健全民主協商會、情況通報會、季度懇談會、每月一題協商會等制度,形成科學合理、高效運轉、充滿活力的工作機制。要拓展協商形式,在完善例會協商、專題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的同時,可采取資政會議、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網絡協商等多種方式,更好讓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表達意見有渠道、貢獻力量有平臺。
三、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政協人才濟濟、聯系面廣,在推動發展上具有獨特的智力優勢和堅實的群眾基礎。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是面向我省未來發展作出的戰略抉擇。各級政協要緊緊圍繞如何按照“生態保護第一”的原則、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邁上新臺階、奮力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先行區,如何培育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進一步從傳統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中解放出來、奮力打造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如何抓住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新機遇、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總體上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深入開展調研、視察和協商活動,提出更多睿智之言和務實之策。要引導社會各界更加清醒、更加有為地保護和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以強烈責任感守護并建好美麗家園,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作貢獻,推動青海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四、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人民政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包容性,是黨委、政府密切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各級政協要把發揚民主、增進團結、協調關系、化解矛盾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著力點,認真宣傳和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準確把握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和規律,廣泛做好聯系人、團結人的工作,促進不同黨派、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界別之間的合作共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要圍繞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部署,通過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方式,積極助推法治青海建設。要把立法協商、立法監督納入協商民主的重要范疇。要加強對憲法和法律法規實施、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的監督。要大力宣傳法治精神,引導政協成員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積極踐行者,帶動形成良好的法治社會環境。
五、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加強自身建設是各級政協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各級政協組織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入研究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理論,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不斷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要加強隊伍建設。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抓好政協委員的服務和管理,突出界別特色,創新活動方式,完善工作制度,引導他們把政治榮譽感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同時,抓好機關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政協干部隊伍。要加強作風建設。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全面推進“三基”工作,以改革思維、法治理念、務實精神,不斷增強政治鑒別、調查研究、聯系群眾、合作共事的本領,進一步展現人民政協的良好形象。
人民政協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委要把政協工作擺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支持人民政協依照憲法法律和政協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積極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真正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自覺接受監督,充分采納合理化建議。及時研究并統籌解決人民政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政治上更加關心,工作上大力支持。各級政協黨組要發揮好在政協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協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同志們、朋友們!
眾人劃槳開大船,長風破浪正當時。人民政協事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同舟共濟,開拓進取,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譜寫好中國夢的青海篇章!(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