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再度升騰,時間的指針繼續轉動,隨著2019年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和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勝利閉幕,青海又將開啟一段激流勇進的征程。
過去一周,我們回顧了2018年,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生態保護建設成效明顯,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基礎建設不斷加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民生福祉穩步提升,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青海人民……
期間,一場場審議與討論,匯聚民意、反映民聲、集納民智,將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升華為2019年重點工作,勾勒出更美好生活的模樣。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姿態,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生動的青海實踐,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推動三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推動改革開放更加深入,推動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推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堅實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
剛剛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貫徹中央精神,緊跟時代發展,結合青海實際,順應人民期待,深入貫徹省委“五四戰略”和“一優兩高”戰略部署,扎扎實實落實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不僅回顧了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還提出了今年發展的目標任務。
青海承諾,擲地有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力爭達到8%,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5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80%以上,水生態修復、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全面加強,湟水河出省斷面保持Ⅳ類水質,節能降碳、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控制在國家規定目標以內。
“省‘兩會’描繪了青海發展的美好藍圖,而把藍圖變成現實,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省人大代表、樂都區瞿曇鎮河西村黨支部書記尹得勝表示,今后工作怎么干,重點在哪里,都能在報告里找到答案。
省人大代表、互助縣南門峽鎮黨委書記蔡秀萍特別關注移風易俗。2018年,互助縣南門峽鎮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高價彩禮、婚喪嫁娶事宜大操大辦、厚葬薄養、攀比之風盛興等民間陋習,在全鎮打響了移風易俗攻堅戰。她認為,要通過移風易俗助推貧困人口精神脫貧,讓百姓的腦袋和口袋同時富起來。首先要加強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用群眾身邊的鮮活故事教育群眾、感召群眾,還要突出價值引領,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崇德向善、破舊立新,讓移風易俗真正成為常態化,切實減輕群眾負擔。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完善海東城市功能,提升產業和人口聚集能力,支持河湟新區建設,要把海東打造成全省副中心城市,這為海東發展既指明了思路方向,也指出了要害和重點。”省人大代表、樂都區委書記左耀鋒說,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加快完善海東城市功能,加快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持之以恒推動目標實現。要按照把海東建成山水田園生態宜居城市、在蘭西城市群快速崛起、建成全省副中心城市、西寧海東都市圈打造成全省經濟發展增長極的目標,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態系統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并按省委書記王建軍提出的從容建設的要求逐步推進。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做好今年工作,直接關系到能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爸挥袏^斗才能連接夢想與現實,才能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毖﹂L紅代表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夢想會自動成真,唯有奮斗,才能點亮人生出彩的舞臺。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咬定目標使勁干,擼起袖子加油干,為譜寫好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讓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因為好日子,還在后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