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江河是重要的生態廊道,要更加重視江河生態系統的保護,使水庫大壩不僅成為防洪、供水、能源的重要保障,更要成為江河生態廊道的重要載體。
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水庫大壩具有調蓄江河、因勢利導、善利萬物的屬性,承擔著保障國家防洪、供水、糧食、能源安全等重要功能。但是,隨著我國水庫大壩的數量越來越多、建設高度越來越高,大壩安全和對河流生態系統的影響問題也引起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近期,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17學術年會暨大壩安全國際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我國水庫大壩建設和水利水電發展的新形勢,結合行業普遍關注的大壩安全、綠色發展、智能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了研討。
我國水庫大壩建設走在世界前沿
“中國是水害災害頻發國家,也是一個能源短缺的國家,修建水庫大壩統籌防洪、發電、供水、灌溉等功能,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彼扛辈块L周學文在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17學術年會上表示。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開展了大規模水庫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擁有水庫大壩98000余座,是世界上擁有水庫大壩最多的國家。近年來,我國水庫大壩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200米、300米世界級的高壩大庫先后建設并投入運行,攻克了庫壩建設管理中的一系列難題,走在世界壩工領域的前沿。
傲人的成績背后,是我國水庫大壩正面臨多重因素帶來的安全風險。
一是水庫大壩數量多本身帶來的風險。據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矯勇介紹,在我國眾多水庫大壩中,95%以上為土石壩,95%以上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建設的老壩。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擁有200米級以上高壩最多的國家,目前世界建成的200米級以上高壩77座,我國有20座,占26%;在建的200米級以上高壩19座,我國有12座,占63%?!半m然近年來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但水庫大壩數量多、土石壩多,出險的概率就高,對這種安全風險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span>
二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水庫大壩安全風險。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國氣象水文狀況的影響已經顯現,近30年水資源時空分布的差異性更加明顯,強降雨等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在極端氣候條件下,一些河流水文情況可能發生變化,致使原有的防洪標準偏低,在極端降雨情況下,大壩漫頂甚至潰壩的風險增加?!背C勇指出。
三是復雜建設條件帶來的水庫大壩安全風險。我國200米級以上的高壩主要集中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邊坡、地質條件極為復雜的西部地區,主要分布在黃河、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大渡河等水量充沛、水能資源富集的大江大河,大地下廠房、大流量泄洪、大機組發電、高速水流消能成為常態,對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穩定和耐久性要求十分高。
四是江河梯級開發也會產生流域安全風險。矯勇指出,我國梯級開發的江河眾多,但在規劃階段大多沒有從流域安全的角度充分考慮各級水庫大壩的壩型和庫容,沒有充分考慮潰壩產生的流域安全風險傳播和風險阻斷,這就要求梯級開發中的高壩大庫必須做到“絕對安全”。
重視水庫大壩對江河生態系統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國內外壩工領域愈發認識到:具有水量、水質、水域岸線、水能、水生物等多種資源屬性的大江大河,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共同體,呈現出以干支流為經脈、以山水林田湖為有機整體、以生物多樣性為標志的生態系統格局。因此,在江河上修壩建庫調蓄江河徑流,在滿足現代經濟社會對防洪、供水、發電等需求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對江河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在與會專家看來,水庫大壩對江河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梯級開發產生的江河生境碎片化?!氨热?,金沙江中下游1326公里干流河段,目前建成和在建水電站11級;大渡河長1060公里,僅干流上就建成10座大型水電站?!背C勇認為,在這些河段上,水庫大壩蓄水改變了河流天然徑流和泥沙傳輸過程,河流水溫發生較大變化,魚類洄游通道受到阻隔,水生物系統的生存與發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二是江河的最小生態流量能否得到保障。在矯勇看來,在江河上修壩建庫,必然產生供水、發電等經濟用水和河道內生態用水的矛盾問題?!澳暾{節和多年調節水庫雖然對河流具有更強的調節能力,可以調蓄雨洪資源、以豐補歉,保障經濟社會用水需求;但如果不能夠處理好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關系,過度強調蓄水保生活生產供水,往往會犧牲河流生態流量?!?/span>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江河是重要的生態廊道,要更加重視江河生態系統的保護,使水庫大壩不僅成為防洪、供水、能源的重要保障,更要成為江河生態廊道的重要載體。“壩工建設者不僅要在規劃、設計、建設階段把保護江河生態系統作為重要任務,運行階段更要把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通過科學調度構建美好江河生態廊道?!背C勇表示。
以理念創新呵護大壩安全和健康
在與會專家看來,解決大壩安全與生態負面影響兩大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創新,包括理念、科技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創新。
“在壩工事業中,不僅要通過創新促進筑壩技術發展,更要通過創新保障大壩安全;不僅要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解決各類工程難題,還要通過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全面感知筑壩質量和大壩運行工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系統分析大壩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背C勇認為,只有通過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才能保障水庫大壩安全運行,使水庫大壩工程真正經得起歷史考驗。
我國水庫眾多,有些河流河段建壩對河流生態的累積性影響已不容忽視,必須通過理念創新和觀念轉變,盡最大可能減少建壩對江河生態系統的影響,并通過綜合措施打造水生物能夠適應的新生境。為此,與會專家紛紛建言獻策,包括:在流域規劃中劃定水電禁止開發區和規劃保留區,對天然生態保護區、敏感和脆弱生態河段進行嚴格保護;適合建設魚道的水庫大壩積極建設魚道,沒有條件建設的大力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通過水庫蓄清排渾和調水調沙改善河流泥沙傳輸條件……
“相對于河流上的水庫群對河流生態環境的改變,我們再造良好河流生態的實踐剛剛起步。因此必須牢固樹立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從規劃、勘測設計、工程建設、運行調度各個階段,積極探索提升河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的新技術、新方法,使水利水電工程成為生態文明工程,在有壩河流上打造出生態系統能夠穩定繁衍發展的新生境?!背C勇再次強調。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