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農村地區把煤炭、液化氣等常規能源作為炊事取暖用能的首選。大量的剩余秸稈被遺棄在田間地頭付之一炬,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隨著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發展,秸稈發電技術也日趨成熟,秸稈大規模能源化利用成為大勢所趨。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國,貢獻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產量增長的40%以上。2016年,中國(大陸)可再生能源消費量86.1百萬噸油當量,同比增長33.4%,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的20.5%,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消費國,生物質能僅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8%。根據“十三五”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到2020年,生物質能利用量將達57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能鍋爐供熱每小時將達2萬蒸噸,生物質能固體燃料年利用量達1000萬噸標準煤;生物天然氣達100億立方米;生物質液體燃料總量將達600萬噸,其中燃料乙醇400萬噸,生物柴油200萬噸。此外,發電裝機要達到1500萬千瓦。隨著生物質發電產業相關規劃的實施和完成,秸稈發電裝機容量會隨著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其在總容量中的比重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預計到2023年,容量達到1370萬千瓦左右。2017-2023年中國秸稈發電裝機規模預測(單位:萬千瓦)。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將不斷增加。若僅靠填埋進行處理,土地資源緊張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將日益加劇。因此,前瞻認為,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也將呈逐步上升態勢。預計到2023年,利用垃圾焚燒發電的裝機規模將達到1013萬千瓦左右。2017-2023年中國垃圾發電裝機規模預測(單位:萬千瓦)。
沼氣發電發展前景沼氣發電市場以原料分類包括畜禽養殖場糞污、工業有機廢水、市政污水的污泥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垃圾填埋等。我國不僅沼氣資源豐富,沼氣生產潛力巨大,而且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傾斜,沼氣發電行業將有快速的發展。我國沼氣生產潛力巨大我國酒精、制糖、釀酒等20多個行業每年排放有機廢水43.5億噸、廢渣9.5億噸,可轉化為沼氣約300億立方米;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資源每年約8.4億噸,生產沼氣的潛力約400億立方米。目前我國開發利用的沼氣量不到兩者之和的25%,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沼氣年利用量將達到240億立方米。截至目前我國沼氣潛在生產量與利用量(單位:億立方米)。
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間,中央將進一步加大農村沼氣投資力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戶用沼氣補貼標準。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在繼續支持戶用沼氣和小型沼氣建設的同時,加大向農戶集中供氣的大中型沼氣工程支持力度,發展“產業沼氣”,不斷提高沼氣發展的綜合效益,為改善農民生活和發展農村經濟提供優質、清潔、可靠的能源保障。在沼氣工程投資結構方面,今后將充分發揮養殖小區小型沼氣工程和大型秸稈工程原料充足、接近農戶、易于就近供氣的優勢,以集中供氣為重點,完善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同時,以高值利用為目標,充分利用糞便、秸稈、生物垃圾等多種原料,圍繞沼氣提純罐裝、車用燃料、發電上網,建設特大型沼氣工程,建立可持續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實現效益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