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的新型城鎮化三階段目標,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處理好六個方面的關系。
處理好人口城鎮化與人的城鎮化的關系。新型城鎮化,不是“物”的城鎮化,其“新”在“人”的城鎮化。人口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的起步和手段,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和目標。起好步、開好局才能完成好目標。只有堅持效率導向大力推動人口城鎮化,以主體數量的增長帶動空間規模和經濟體量的增加,堅持價值導向推動人口城鎮化向人的城鎮化轉變,增強人的“素質”這一軟實力和城鎮發展的協同性、包容性、公平性,才能實現新型城鎮化從量到質的轉變,推動城鎮高質量發展。
處理好城區與農牧區、社區的關系。在城鎮之中,城區、農牧區和社區各歸其位、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城區要宜業,就要增強經濟包容性,農牧區要宜游,就要注重環境承載力,社區要宜居,就要提升幸福守望度。并且要推動三者協調互融,統籌“三生”空間,聚集要素資源,提升“城鎮溫度”。
處理好精明增長與精明收縮的關系。城鎮化發展會積淀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的城鎮,在有限的容量下,必須劃定出一條邊界線,學會增長和收縮,增長不能“攤大餅”,收縮不能缺內涵,適度為好,精明處之,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
處理好空間布局與時間排序的關系。城鎮化是一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過程,必須要把握城鎮規劃時空特性,要把目光和思維放長遠,空間要為時間留白,現在要為未來開路,避免城鎮化發展時間沖突、空間擠占,讓空間從容擺布在時間里,讓時間更好行走在空間中。
處理好共性要求與個性發展的關系。城鎮化要尊重規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既要把握好統籌城鄉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共性要求,又要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生活、尊重群眾,多樣選擇、多元發展,葆有民族特色,持守綠色內涵,讓城鎮有個性、有靈魂,有歸屬感。
處理好融入大局與堅持自我的關系。區域一體化會帶來城鎮化發展加速度,青海要迎接未來城市群和城市間的協同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更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蘭西城市群建設,充分汲取各類外部要素;同時,要堅持走好自己的路,在融入中保持自我,避免在大格局中迷失自己,加快發展自我、壯大自我,避免在大變革中被邊緣化。
(來源:青海日報)